五五世纪 - 五五世纪
五五世纪2023-01-31 16:05

五五世纪

新时代高校美育 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作者:高金勇(南京师范大学)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逐步形成立德树人、“五育”融合 的育人新格局。美育作为五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落实立德树人 、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高校美育思想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美育 。孔子提出对人 的教育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教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 的地位。《孟子》谈到子贡问乐 ,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之言 ,也表明“乐”对个人教化 、改善气质德行的重要作用。

  中国近代 的一些教育家同样重视美育 。梁启超倡导趣味教育与情感教育 ,体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强调国人应该远离宗教 的刺激及影响,借用艺术的熏陶满足人性发展 的内在需求 ,达到“真” 的境地 。陶行知强调“以诗的真善美来办教育”,认为教育资源应该源自生活 ,借助生活中蕴含 的各种审美要素 ,实现人的审美化提升,最终指向人 的完善 。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内涵式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基本方针 。美育作为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的实施途径 ,一直备受国家及教育工作者的关注。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 的意见》 ,明确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 、情操教育 、心灵教育 ,也 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 ,能提升审美素养 、陶冶情操 、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价值意蕴

  在新时代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关注美育的意义和方法 ,对把握新时代教育发展规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一是要坚持高校美育 的主体性价值 。所谓主体性,就 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康德曾说过 :“人,总之一切理性动物,是作为目 的的本身而存在的。”因此,一种好 的教育方式,必须体现个体 的主体性价值,即能够充分尊重人的独立自主 、自觉能动 的本质特征 ,使个体达到“真善美” 的境地。美育的根本目标 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美育 的内容具有丰富性、包容性 ,美育 的过程充满感情体验 ,体现出开放、自由的特征。这种特征为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生多元化地发挥能动性获取知识提供有利条件。由此可见,美育通过唤醒个体的精神自觉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价值,加强学生主体自我意识和自我运用 ,实现个人的自由人格 的发展 。

  二 是坚守高校美育 的公共性价值 。马克思认为 ,人 是一切社会关系 的总和。首先 ,美育以艺术为介质体现其公共性价值 。美育在社会生活中呈现出视觉化 、图形化 、泛审美化等特征 ,这对个体在社会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规范 ,形成社会化具有促进作用。也正 是因为美育具象的显著特征 ,其公共性价值才更容易显现出来。其次 ,从根本上讲,美育活动在本质上可以归属为具有教育性 的审美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 ,美育能够通过审美认同和情理共在孕育公共精神,公共精神的成长依赖于美育公共性价值 的认可。

  三是凸显高校美育的实践性价值 。实践是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的手段。美育通过实践对艺术 的介质进行加工 、改造 ,就实现了教育的职能。一方面 ,体现为教师 的主导实践价值。陶行知提到,“教师的生活 是艺术生活”。他认为教师应该将教育艺术化 ,将教育过程变成审美过程 ,引导学生构建“人格长城” ,培育生活审美价值 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体现为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践价值 。学生作为审美主体 ,通过对艺术客体 的审美认知 ,发现潜在 的真理 ,实现个人成长 、情感升华 。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实践路径

  在教育过程中 ,应以系统化和整体化 的思维对美育 的体制机制 、介质载体 、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索,切实提高学生 的审美素养和能力水平。

  首先,要构建管理机制 ,提供高校美育发展制度保障 。管理机制是保证学校内部主要工作目标有效运行的基本程序和手段 ,建立科学有效 的管理机制是高校美育与大学生人格培养得以有效开展 的基础性工程 。第一 ,美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目标 ,结合美育特点,构建新时代学校美育目标体系。第二 ,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采用发展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综合评价方式,建立以美育为基础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第三,由于美育具有社会性特征,须充分借助开放 的、立体化 的社会资源,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 的美育实施机制。

  其次,要开拓社会资源 ,挖掘高校美育发展媒介载体 。美育具有形象性、普遍性 、自由性等特征,因此在做好美育课程建设的同时 ,应充分挖掘美育媒介载体 。一要借助形象生动 的多媒体手段 ,促进课程知识的吸收掌握 ,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要利用重要纪念日等活动,引进社会剧院、高雅艺术等社会资源 ,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三要创新网络载体 ,充分发挥网络 、新媒体等优势 ,加强学生课程外美育的有效提升 ,增强对学生的环境熏陶。

  最后,要提高艺术技能,实现高校美育发展“知行合一”。马克思曾指出过两种不同的掌握世界的方式 ,即科学 的、理论思维 的掌握方式与艺术的 、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在他看来 ,掌握世界就 是要一方面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又要依据人的目 的改造世界。美育并不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美育知识 的创造和表现 ,必然依托美育知识 的实践得以实现 。

国台办 :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势力谋“独”挑衅和外部干涉图谋******

  中新网1月11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11日表示,新 的一年 ,我们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势力谋“独”挑衅和外部干涉图谋 ,坚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切身利益 。

  11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 :2022年民进党当局大肆勾连外部势力进行谋“独”挑衅,外部势力持续打“台湾牌”,请问对相关形势发展有何预期 ?大陆方面将如何持续有效遏制?

  对此,马晓光表示 ,2022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动荡 ,根源在于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一些国家的反华势力出于自身利益纵容支持“台独”分裂势力冒险挑衅 ,不断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 ,目 的是借台湾问题遏制中国发展进步 ,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马晓光说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 是中国的一部分 。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 的事,任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的图谋都不可能得逞。搞“台独”分裂注定失败 ,“倚外谋独”必遭清算 。我们敦促有关国家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停止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信号 ,停止在台湾问题上玩火。

  新 的一年 ,我们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坚决粉碎“台独”分裂势力谋“独”挑衅和外部干涉图谋,坚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切身利益 。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五五世纪地图